我對明清筆記得閱讀興趣主要源於我的兩大興趣:武術和易學。武術的典藉主要成書於明未之時,於俞大猷的劍記、吳殳的手臂錄,還有由戚繼光的紀效新書。易學筆記的典藉更加浩瀚。我看過的就只有胡渭的易圖明辨,其他典要如黃宗羲的易學象數論等等仍是束之高閣,不知何時才看……
本來除了以上兩類筆記,我不會對其他古文有興趣。直至看了今人馬明達教授的說劍叢稿,馬教授從清未廣東人屈大均的廣東新語
找資料關於日本刀及西洋刀如何輾轉經澳門傳入中國,論證十分趣。從此我立心要擴闊一下我的選擇。
2012年4月19日 林行止先生專欄 黃臉居然洋姓名 請室原來是牢房 讀到
讀者杜君來函說無法找到周亮工的《因樹屋書影》,難怪,以此書封面書名僅為《書影》,列上海古籍出版社「明清筆記叢書」(一九五八年/一九八一年),惟內文第一卷至第十卷(全書不足三百頁),皆以《因樹屋書影》為名,這即是說,《書影》即《因樹屋書影》。
怱怱的google 了一堆網上資源,希望日後再有多些餘閒又中文有所進步時,可以增加對明清筆記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