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IT 的 實聽過disruptive innovation。大意係隨著新科技發展成熟,每每會摧生出新的 business model or product 。這些新的business / product 開拓出新的市場,顛覆(disrupt)舊有的市場,繼而對原來的市場霸主產生摧毀性的影響。例子多不勝數,好似digital camera 推倒了kodak、 iphone and android 令nokia 退出手機市場、 即時話音app 如 skype 出現後應該都冇人再打IDD…… etc.
我講咁多只係想講我相信’雷動計劃’ is / is going to be disruptive innovation。利用手機platform 主動收集即時投票結果, 加上大數據技術做predictive analysis 再而作出策略佈署。這是用科技嚟對抗蛇齋餅糉,用個人對抗國家配票機器的方法。今次選舉雷動計劃好似出師不利,原因言人人殊。我覺得其中一個原因係好多人唔JOIN雷動,但又跟佢的策略去行動,這對做會distort 預測的準確度,因而令配票失效。當然,沒有往積而令人生疑,亦可以理解,例如有人質疑云港島的何秀蘭與羅冠聰及許智峯的民意支持度計及統計誤差實質是非常接近,雷動用乜野準則要棄何保羅+許?
我建議下次雷動主事者要尋求更有效的information flow:將投票建議變得更個人化。雷動參與者只會經 app 收到單一投票建議,每人的建議都不一樣,甚至係同一人係每時段所收到的建議亦會因應當時的統計數據而改動,並要加入隨機效果。不要公開一張完整的推薦名單,迫使想要得到配票建議的人都要裝APP加入計劃。
當然這樣是會招人口實,被懷疑可以背後做手腳操控投票以支持自己屬意的候選人。這個是公信力問題。要釋除公眾疑慮,雷動需要以最大範圍的公開整個操作:事前詳細解釋計劃內容,其統計的方法, 預測模式及策略操作…. 等等,都要鉅細無遺鋪陳人前;事後亦要將所有收集得到的數據(非個人) 及所有預測和建議亦要儘快公報。
disruptive innovation 係時代摧生的, 唔好以為你唔做, 佢就會消失。最先發明digital camera技術的其實就係kodak 自己, 但佢覺得依種新科技會影響固有菲林生意,而將此技術投閒。kodak 的沒落可說是咎由自取。策略配票係應對比例代表制選舉的最有效策略,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今日傳統泛民,激進派的落選者齊齊屌雷動,輸左要出氣唔緊要,但唔好追屌,令到雷動搞手們全部縮晒。若果以後無人再敢搞雷動,到建制都識得咁玩時,香港就真係大鑊鳥!
我其實都係雷動苦主,因為 #我支持何秀蘭!
#IT人IT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