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古詩、古文可以長知識、提高個人修養是人人都曉的道理。但在今天的國內,這可能亦已成官場必修了!開會報告時,要引經據典來立論,又要以懂得選些合用的詩詞歌賦來抒懷言志。想’認識國情’嗎?快來向溫爺爺好好學習!
【明報專訊】… … 溫家寶歷年引用的古詩文中,《左傳》、《離騷》最多,各有3次,《史記》和《戰國策》則各出現過2次。講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清代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2003年首場記者會他便以這兩句詩文自勉,2008年第二次提起,今年第3次以此表明報效國家的決心。
今年開場,溫總引用《秦書》中的詩文:「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表達對承擔國家責任的義不容辭,「入則懇懇以盡忠,出則謙謙以自悔」出自元朝張養活的《為政忠告》,他藉此來講述自己最後一年的工作態度。
三引《左傳》《離騷》 二提「人言不足恤」
談及網民對他的批評時,溫家寶先後引用《離騷》的「謠諑不斷」與《史記》的「信而見疑、忠而被謗」。他又引用《宋史·王安石列傳》中的「人言不足恤」表明自己面對批評的勇氣。他在2008的記者會上也引用過同樣句子來表明自己不畏人言,勇於改革。
談到台灣問題時,溫家寶引用清朝詩人林朝崧的詩句「情天再補雖無術,缺月重圓會有時」來抒發對兩岸統一的渴望,又用《莊子》古訓「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來評論《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他又說:「雖不能至,但心向往之」,這句話出自《史記》。他在2008年曾用「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形容兩岸關係,2010年則稱「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
via 明報新聞網-中國-中國要聞–引詩抒懷創「溫氏風格」-20120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