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產業1978至2005年工業產值每年平均增長16.1%,經濟效益不斷提高,但海外醫藥投資機構考察完後,冇人願意入股,原因何在? 首先,中國 醫藥產業係傳統產業,附加值不在於產品,而在於產品銷售渠道、管理體系及同政府關係。上述過程非常複雜,外人難以了解,即使擁有成功產品,最少要五至十年 才能見效,投資回報期太長,而風險往往事前難以計算。其次,中國政府醫藥政策與國外差距好大。境外(例如美國),開發一種新藥從概念到第三期臨床試驗,通常要五、六年時間,投入資金約一億多美元,拿到 美國FDA認證後,其他已唔使擔心,如非大藥廠以市值十億美元收購,便是代為推廣新藥,一年賺佢一億幾千萬美元。中國,即使拿到國家藥監局認證,新藥仲 係賣唔出去,要打進醫保目錄、醫院,仲要讓醫生了解呢種新藥功能,過程太繁雜,牽涉政府個別部門關係千絲萬縷。即使擁有良好新藥,如關係搞唔好,一樣 賣唔出去。家決定售新藥生死權係公立三甲醫院,其產權都政府手中,不但體制落後、管理體系複雜,而且貪污嚴重。佢地決定係咪接受一種新藥,並非按藥 「成效」,而係講「關係」,反而唔及醫療器械更容易打入中國公立三甲醫院(通常一年時間已可辦到)。藥品要打入公立三甲醫院通常需三到五年,仲要睇你認識 邊個而定,因此外界醫療投資者唔願涉足中國醫藥股,形成內地醫藥股投資不足。